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最新动态
党建热点

干部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干训 > 干部教育

    畅通干部“下”的渠道,治理官员“软腐败”
    * 发表时间 : 2015-12-01 09:09:28 编辑: 来源: 浏览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成为新常态,但也产生了诸如“不贪不占,啥也不干”、“得过且过,但求无过”的懒政怠政现象,成为了新时期全面改革发展的隐忧。
        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不愿为”,看到礼不能收了、饭不能吃了,不该干的事不能干了,该干的事也不愿干了,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推诿扯皮,让群众感受到的是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是事还是难办成;一些干部“不敢为”,片面地把打击腐败和干事创业对立起来,存在“少整事”、“别出事”的错误心理,担心工作出错会引火烧身,在遇到改革发展中的风险和硬骨头时,“怕”字当头,不敢伸手;一些干部“不想为”,认为自己受到经历、学历、年龄等条件限制,在职务上碰到了“天花板”,晋升无望从而不思进取、行为懈怠,甚至摆老资格,对上级交代的工作不理不睬;一些干部“不会为”,缺乏本领恐慌意识,平日疏于学习、懒于思考,领会不了上级政策的根本意图,也摸不清基层一线的真实情况,导致好政策被曲解、好事情被办砸,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
        实际上,这些种“软腐败”不比“老虎”、“苍蝇”们的危害小,亟需我们引起重视,加强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近日,中组部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明确了干部“下”的六种渠道,为解决干部能进能退、能上能下提供了制度依据。当然,想要根治为官不为这种“软腐败”、“慢性病”,还需要做好内塑动力和外施压力两门功课。首先,加强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端正思想观念,树立大局意识、为民意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其次,健全考评奖惩机制,坚持定人、定质、定量、定时、定效,构建目标清晰的考核评价体系,把好干部履职尽责的标准关,通过严格的考评,切实达到能者上、庸者下,勤者彰、懒者罚的目的,让懒政怠政的干部无法“混下去”。